第一次在黄静洁老师《妈妈的格局》中看到「延伸家庭」一词,让我好生激动了许久,因为,作为单亲妈咪的我,在整个育儿过程中,最当心的就是孩子的心路成长历程不要因为单亲而畸形,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
当年的我,是怎么规避这些问题的呢?
首先,在节假日,我会寻找机会带女儿去参加一些家庭和睦、夫妻生活和谐的家庭去玩耍,特别是家庭中「丈夫温和善良、知书达理」是我的首选,因为我的女儿缺失父爱,她又足够聪明漂亮好学,必须要多和睿智的叔叔伯伯们一起玩耍交流才能提升她的思想境界和视野。不少育儿专家和心理学家也证实了,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会让孩子更聪明智慧。
其次,我在她的小学时代,特意配备了一位智慧温和的男老师担任她的数学教师,女儿当年就在我刚刚调任的学校读书。因为女儿的聪慧和灵性,很快得到了数学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认可,特别是数学老师,女儿也喜欢,温和的语气,总是微笑欣赏学生的目光,上课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语速……让女儿体会到了「父爱般的温暖」。
后来他的语文老师又有机会换成了一位更睿智、知识面更广、更严谨有修养的大咖级别的年轻老师,让女儿和长辈男性交流和被引领的机会就更多了,这让女儿的心灵得到了更大的抚慰,让女儿的格局和视野也豁然顿开。又因为她的写作能力很强,语文老师又非常喜欢和欣赏她,在不知不觉中,我感觉到女儿对「优秀男人」的界定和理解,有自己的标杆和解读了。
再次,也许是因为她没有兄弟姊妹,又没有父亲在身边的原因吧,她在班上,有不少男同学更愿意和她玩耍。他们在一起的话题很广泛,会聊观看的动画片,阅读的童话书的人物,玩耍的游戏等等。感觉女儿和他们在一起做游戏很轻松开心,我想这就是女儿自己为自己寻找的「互补伙伴」吧。正如黄老师所说的,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选择一些朋友。我不但没有阻止,还告诉女儿,「妈妈当了一辈子老师,更喜欢男学生。因为男孩更智慧,性格更干脆利索。」感觉有了我的首肯,她更放开了和他们一起娱乐学习玩耍,这些经历对女儿的身心灵成长影响很大。
最后,我在女儿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时不时有机会,就和她进行「如何看待男孩和女孩」的聊天谈话,目的就是让她正确理性公正客观地认识「男人」,不要因为我和她父亲的关系,影响她对男人的评价和选择,甚至会偏激地看待男人。
直到读了黄老师的《父母的格局》中对于「延伸家庭」的论断,我才发现我作为单亲母亲,用心良苦是多么的重要和及时。
首先,因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为自己找到喜欢玩耍的同学朋友,而这些朋友同学的家庭就可能会成为孩子的「延伸家庭」,后来我也发现,只要是女儿看好,喜欢和他们玩耍的同学,他们的家庭关系也是比较好或者是很温馨和睦的,女儿能进入这样的家庭,有过短暂或者持久的接触,无疑对女儿的身心灵成长有好处。
其次,亲戚家庭也可以算作是孩子的延伸家庭。这一点,我很认同。女儿当年,几乎没有很多亲戚,和来自父亲的家庭几乎没有任何接触,我家的姊妹都不在本地,几乎全部在外地,这是对女儿最不公平、最缺失的地方:从小女儿就没有来自叔叔姑姑、舅舅姨妈的亲情关怀和抚慰。可是一年一次、两次的相聚,还是让她很珍惜、很享受,值得回忆和怀念。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她的舅舅和姨妈都是非常温和智慧有大爱的长辈。
再次,父母朋友的家庭,有些也会成为孩子的延伸家庭。这些家庭,有值得我们借鑑的和谐关系、浓浓亲情、教育理念,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不和谐问题。当年,我的同事、同学、朋友,只要是家庭和睦的邀约聚会,我都会积极带女儿去参加,其中也有不少是「留守单亲抚养孩子」的家庭,我也有意识的让女儿介入和知晓,让她知道,没有父亲在身边的孩子也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和逆境」。
我觉得,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因为单亲家庭就过分溺爱呵护孩子,更不能因为单亲家庭养育的辛苦为借口,放纵孩子不管。而要更要借助不同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成功经验,汲取正能量,向优秀的延伸家庭学习,向优秀的延伸家庭慢慢靠拢,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努力来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幸福家庭。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生养了他们,用心上心教育「责无旁贷」!